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佰维存储虽然自身具备存储芯片、信创等热点概念存储经理人,但是从基本面上来看,确实不像一个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科技公司。而且佰维存储的业务模式壁垒很低,公司有近80%的直接材料是来自于海外佰维存储:高科技外衣下业务模式存疑,外行掌舵引关注,然后再将60%的产品出销售海外,实际上就是海外存储产业低价值环节向国内的转移。
子承父业,外行掌舵高科技
公司目前的实际控制人是孙成思,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毕业于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商务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2012年8月入职公司,先后任佰维存储前身深圳佰维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2015年11月后又接任佰维有限/佰维存储总经理、董事长。从公开资料并未看出其教育背景与存储芯片行业有何关联。
为何一个“外行人”能掌舵国产替代存储芯片上市公司?
佰维存储的前身是佰维有限,成立于2010年,公司彼时的大股东是孙成思的父亲孙日欣和母亲徐林仙。孙日欣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自动控制专业,90年代南下深圳创办佰维存储。
早年从事闪存盘等产品代工制造;2009年初,孙日欣抓住海外存储半导体市场血腥洗牌的机遇,逆势投资封测工厂,建立了完整的8寸和12寸IC晶圆封装、测试厂房,就此打入嵌入式存储芯片市场。2016年8月,佰维有限变更为深圳佰维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现在的上市公司本体,变更后孙成思接班成为大股东。
二代“子承父业”暂且可以理解,但公司的前CEO、现任总经理也不是半导体芯片相关的从业人员,而是前中信证券的高级经理,2018年下半年当了半年的投资经理,2019年摇身成为存储芯片公司职业经理人,2022年帮助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而保荐的券商机构恰好是中信证券,更离谱的是2023年一季度,中信证券还新进82.9万股,占比2.38%,成为十大流通股东。
一言难尽的业绩,亟待改善的盈利能力
佰维存储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正在由盈利转型亏损。具体来看,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入为21.22亿元,同比下滑2.88%;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807.25%、下滑736.50%;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87亿元,同比下滑739.28%。
此外,佰维存储今年以来的单季亏损也在不断扩大。公司前三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1.70亿元、-1.88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1.73亿元、-1.86亿元。
现金吃紧,短期偿债压力大
事实上,佰维存储已经连续四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从2019年到2023年前三季度,依次为-1.18亿元、-2.72亿元、-4.88亿元、-6.93亿元、-18.29亿元。
现金流量净额长期为负,意味着公司的运营资金将承压。对此,佰维存储在三季报中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降幅较大主要系公司战略备货导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影响。
存货压力有多大?今年一季度佰维存储的整体营业周期已经上升至571天,比2022年的289天近乎翻倍了(同期兆易创新和江波龙存货周转天数仅增长了70天左右),而公司的应收和应付的周转天数却没有太大变化,由此带来的风险就是存货大量挤压,资金占用,现金流吃紧,严重的存货计提减值,业绩大幅下滑。
研发投入不足,难以树立高科技公司大旗
作为一个科技公司,我们重点需要看的就是公司的研发发面的投入。然而,根据佰维存储公开数据显示,研发费用率也只有4.23%,整体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研发投入与同行相比显得较为逊色。
一则解禁公告引发佰维存储资金出逃
2024年9月,佰维存储将迎来首发限售股解禁5099万股,占总股本的11.85%。